上海开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前生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只是一个十几人的施工队伍,此后,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成立松江县建筑工程公司。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2004年4月,上海开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改制为民营企业。企业改制后,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金裕龙向社会作出承诺:坚持“三个不变”:坚持党的领导不变、坚持对社会的奉献不变、坚持对员工的报酬、福利待遇不变。
一、坚持党的领导不变
在改制后的十几年中,党总支书记坚决服从上级党组织的领导,认真完成上级党委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不断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2020年,一场由病毒引起的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春节团圆的步伐,打乱了生活平静的节奏。疫情发生后,党总支书记对疫情高度重视,积极落实街道疫情防控的各项决策部署,跟随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成立由11名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党总支书记带领班子人员对公司所属各个工地和企业进行了防控防疫检查和指导,全面深入了解项目部返沪人员信息,指导落实防疫防控各项工作,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确保开天集团建设项目和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
二、坚持对社会的奉献不变
十几年来,他一如既往地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坚持扶贫帮困、支持捐资助学、进行结对共建活动、及时开展献爱心捐款捐物。
很多人难以置信,一个长期在微簿利润支撑下的民营企业,一个吃尽了千辛万苦的经营者,为什么如此执着的把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把关心和帮扶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作为人生的另一个追求呢?在平时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金裕龙同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松江首家试点五年一贯制的松江一中。那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能吃上饭、吃饱饭成了国人最大的奢求。当年入校的6个班360名学生,三年后竟流失了近三分之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金裕龙同志就是其中之一。这件事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他立志今后有能力了,一定要资助贫困学子,一定要尽力扶持教育事业。
从改制后不久的2004年,他先后为松江一中、松江二中建造“逸夫楼”、综合楼和“开天馆”,还为松江一中贫困学生的学生建立了“爱心助学基金”和“奖学金、学杂费减免制度”,助学款达500万元。资助松江一中承办了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的新疆班,他关爱少数民族学子的学习和生活,在松江一中传为佳话。
多年来,他还为松江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资助。在松江实验小学设立“开天杯”基金,助建“名师工作室”,奖励优秀青年教师。松江实验小学目前已拥有全区仅有的两名上海市特级教师。对新办的梅家浜学校,乃至部分幼儿园进行了资助。
2017年5月,他通过区慈善基金分会了解到松江浦南地区一些孩子因家庭条件、交通问题、家长理念等诸多因素,无法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普遍缺少课外辅导的机会,知识面比较狭窄,学习效果与整体水平相对较弱。他们对学习辅导的需求十分迫切。他了解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定向资助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松江区分会、区教育局联合浦南七校推出的全新助学项目——“蓝天下的蒲公英”,为低保、低收入、边缘困难家庭的学生提供持续性课业辅导。此项目取开天建设集团(资助方)的“天”字,与浦南七校(承办主体)的“浦”(谐音“蒲”)字,构成名称元素,寓意为在同一片蓝天下,通过各方助力,让心怀希望、心怀梦想的学生实现更远地放飞。
当然他的爱心不仅遍洒松江教育界,同时还不忘为那些勤奋好学的大学园区莘莘学子和外地孤儿大学生送去助学款,给需要帮助的特困生圆梦的力量。甚至对贫困地区云南、新疆等地开展远程教育给予30万、20万元的助学款,暖意送千里。
三、坚持对员工的报酬、福利待遇不变
金裕龙董事长对提高员工劳动报酬、改善职工工作环境、保障职工福利待遇也是始终如一地给予关怀,对职工婚丧喜事派员进行慰问和祝贺。
记得2021年春节前夕,有位员工家里发生了事情,请假一个多月没来上班,其他员工议论纷纷,闲言闲语到处飞,最后,传到了董事长的耳中,他找来了他的部门领导询问,本以为会被责骂,但董事长开口第一句问的却是:“小王家里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需不需要单位派人去慰问慰问。”在部门领导的诉说下,才得知小王的母亲于2020年去世,2021年父亲又卧病在床,逼不得已才请假一个多月去照顾他的父亲,听完后,他立即让工会派人前往慰问,确保关心到每一位员工,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承诺不变,初心如一,“三个不变”是公司改制时金裕龙董事长许下的承诺,也是公司改制时的初心。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如果人无诚信,则无法做大事,人人以诚信为本,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讲信用,守信义,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的这一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