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文件
沪合促〔2010〕33号
2008-2009年度企业合同信用评估工作总结
2010年是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第五次集中开展上海市企业合同信用评价工作,也是“政会分开”后首次开展企业合同信用评价工作。在市工商局和各工商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各区县促进会和全体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我们努力适应形势的变化,破解各种难题,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了2008-2009年度的企业合同信用评价工作,无论是参评企业的数量还是质量均比预先设想要好。
一、 评估工作回顾
1、制定规则,顺利启动
“政会分开”后,市工商局将“守重”企业认定工作移交给了市促进会,原先由市工商局制定的《上海市企业合同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沪工商合〔2005〕150号)文件也已废止。为了延续已开展二十多年的“守重”活动,市促进会在6月份全面完成了“政会分开”的任务后,立即研究、制定和发布了《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关于继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工作的通知”》(沪合促[2010]8号)、《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企业合同信用评价与等级认定办法的>(试行)的通知》(沪合促[2010]9号)、《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关于评估公司做好2008-2009年度企业合同信用评估工作的通知》(沪合促[2010]11号)等三个文件,为本次合同信用评价工作的顺利启动奠定的基础。
2、积极部署,统一思想
为了落实和推进2008-2009年度的企业合同信用评价工作,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于2010年6月17日召开企业合同信用评价工作会议,布置落实2008-2009年度企业合同信用评价工作。通过本次会议,强调在当前“政会分开”形势下继续开展“守重”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今后企业合同信用等级认定和“守重”企业认定的办法进行了阐述,统一了大家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同时对今年的企业合同信用评价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要求各区县促进会平稳有序地抓紧抓好该项工作。
3、拟定计划,有序推进
为保证合同信用评价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市促进会在《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关于开展2008-2009年度企业合同信用评价工作的通知》(沪合促〔2009〕4号)的基础上,制定和发布了《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关于开展2008-2009年度企业合同信用评价工作的补充通知》(沪合促〔2010〕10号),对各阶段工作的时间节点作出了明确的安排。
各促进会和评估公司均严格按照统一布置的时间节点开展了动员、评估、征询意见、认定和授证工作,使本次评估工作有序不乱地进行。
4、总结经验,持续发展
在评估工作接近尾声之时,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于2010年11月30日-12月2日召开了合同信用促进会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各区促进会负责人结合半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心得体会踊跃发言,对促进会面临的问题畅所欲言,对促进会今后的工作献计献策。市工商局合同监管处处长李通代表主管部门就促进会的长远发展发表讲话。通过本次会议,一方面总结了促进会“政会分开”后半年来的工作,特别是在本次评估中形成的经验和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另一方面也使大家统一认识、鼓舞信心、明确方向,为促进会的长远发展和今后的评估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二、 评估总体情况
据统计,全市共有2831家企业参加了2008-2009年度的企业合同信用评价,通过评估公司评估和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合同信用促进会共认定了2820家企业为合同信用等级A级以上(含A级)企业。其中:达到AAA级的有1321家,占46.84%;达到AA级的有995家,占35.28%;达到A级的有504家,占17.88%。
1、参评企业总数好于预期,大部分区县基本维持了原有的参评数
由于“政会分开”,客观上增加了今年合同信用评价工作的难度,加上年初时大家对“政会分开”后促进会的工作比较迷惘,对今年合同信用评价和“守重”企业认定工作是否继续进行存在疑虑,对参评企业的数量更是信心不足,预计会减少一半。但是,事实上“政会分开”后,由于企业对合同信用等级和“守重”企业证书的需求仍在,各促进会秘书处的骨干力量仍在,加上市促进会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精心筹划和组织,参评企业的数量仍达到了2831家,仅比2006-2007年度的参评数减少了18%,要远好于预期。大部分区县的参评数基本保持了原先的水平。
|
2008-2009年度 参评数 |
2006-2007年度 参评数 |
增减情况 |
市促进会 |
62 |
51 |
21.57% |
浦东新区 |
473 |
471 |
0.42% |
黄浦区 |
86 |
91 |
-5.49% |
卢湾区 |
90 |
110 |
-18.18% |
徐汇区 |
154 |
165 |
-6.67% |
长宁区 |
112 |
135 |
-17.04% |
静安区 |
71 |
116 |
-38.79% |
普陀区 |
105 |
140 |
-25.00% |
闸北区 |
113 |
144 |
-21.53% |
虹口区 |
93 |
114 |
-18.42% |
杨浦区 |
160 |
161 |
-0.62% |
宝山区 |
229 |
244 |
-6.15% |
闵行区 |
194 |
208 |
-6.73% |
嘉定区 |
206 |
344 |
-40.12% |
金山区 |
158 |
306 |
-48.37% |
松江区 |
150 |
264 |
-43.18% |
青浦区 |
73 |
70 |
4.29% |
奉贤 |
117 |
126 |
-7.14% |
崇明 |
185 |
199 |
-7.04% |
合计 |
2831 |
3459 |
-18.16% |
2、参评企业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重质量,不盲目追求数量,确保评估质量不下降,是促进会对参评企业的一贯要求。本次评估中,共有2820家企业认定为合同信用等级A级以上(含A级)企业。其中:达到AAA级有1321家,所占的百分比由上一次的31.9%升至46.84%;达到AA级的有995家,所占百分比由上一次的38%略降为35.28%;达到A级的有504家,所占百分比从原来的30.1%下降至17.88%。参评企业整体信用等级的提升一方面反映了参评企业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一些素质较差的信用等级无法提升的企业自动放弃了参评机会;更反映了通过多年的评价,参评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地提高,参评企业的信用意识进一步地加强。

3、各评估公司有序竞争,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参与本次评估工作的评估公司包括立信天友、华嘉诚、联合、金诚、大公、新世纪、远东等7家评估公司,各评估公司严格遵守《上海市企业合同信用评估机构评估工作规则(试行)》,按照促进会的统一部署有序地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促进会没有接到参评企业对评估公司的重大投诉,也没有接到评估公司之间有关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反映。
参评企业本着自主原则,在考察评估公司资质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选择评估公司。有着良好服务的评估公司获得了更多参评企业的认可。其中选择立信天友和华嘉诚两家评估公司评估的企业占全部参评企业的81.19%,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评估公司 |
评估家数 |
所占比例 |
立信天友 |
1158 |
41.02% |
华嘉诚 |
1134 |
40.17% |
联合 |
256 |
9.07% |
金诚 |
195 |
6.91% |
大公 |
42 |
1.49% |
新世纪 |
37 |
1.31% |
远东 |
1 |
0.04% |
4、建筑行业和机械工业相关企业成为参评的主力军,参评企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本次评估所有参评企业中,属于机械工业、房屋和土木建筑工程业、建筑安装业三个行业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33.82%,为参评企业的主力军。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行业的企业经常对外投标,而招标方非常看重供应商的信用记录,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往往能够得到加分,导致这些行业企业自主参评的积极性较高。
行业 |
比例 |
行业 |
比例 |
机械工业 |
14.62% |
建材工业 |
2.49% |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
11.17% |
电子工业 |
2.66%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11.43% |
信息、咨询服务业 |
1.27% |
建筑安装业 |
8.03% |
物业管理 |
1.40% |
其他工业 |
9.77% |
冶金工业 |
1.22% |
批发业 |
5.45% |
食品工业 |
1.57% |
零售业 |
4.36% |
科学研究院所 |
0.65% |
房地产开发业 |
3.88% |
餐饮业 |
0.39% |
建筑装饰业 |
4.62% |
旅游业 |
0.61% |
轻工业 |
4.28% |
宾馆服务业 |
0.31% |
交通运输、仓储业 |
2.79% |
石油石化工业 |
0.31% |
化学工业 |
3.32% |
投资业 |
0.61% |
信息技术服务业 |
2.53% |
船舶制造业 |
0.26% |
注:上表数据以立信天友和华嘉诚两家公司的数据为主。
从参评企业的规模看,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小型企业和不划型企业占全部参评企业的86.48%。
规模 |
所占比例 |
大型 |
1.79% |
中型 |
11.74% |
小型 |
59.08% |
不划型 |
27.40% |
注:上表数据以立信天友和华嘉诚两家公司的数据为主。
三、 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1、想方设法提高合同信用等级证书和“守重”证书的含金量
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活动自1986年开展以来,从2003年开始,由评比活动转变为认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我市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有关主管部门的积极评价和广大企业的认可。但是,目前仍有较多的企业反映在实际经营活动中要用到合同信用等级证书和“守重”证书的地方并不多,使合同信用等级证书“守重”证书的含金量打折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参评的主动性。另外,由于上海市的政社分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江浙等大多数外省市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证书仍由人民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颁发,使得江浙等外省市的招标部门对由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颁发的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证书的效力产生质疑,给上海企业参加外省市的投标等对外经济交往带来一些影响。
因此,推进合同信用评价工作的关键是提高合同信用等级证书和“守重”证书的含金量,提升自身的品牌。为此,促进会下一步要主动宣传,扩大影响,想方设法让更多的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认可合同信用等级证书和“守重”证书。
2、既要独立自主地做好会员服务,又要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
“政会分开”后,促进会更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要转变观念,服务会员,走近会员。同时促进会的各项工作又离不开政府部门,特别是主管部门的支持。促进会要充分借助主管部门扩大影响,借助工商基层力量发展会员。从本次各区县的合同信用评估工作看,有些区县促进会得到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工作成效比较明显;有些区县促进会平时与会员交流多,评估时工作就比较主动;而部分区县促进会原来全部依靠工商力量开展工作,“政会分开”后又一下子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做,导致参评企业数大幅下降,工作比较被动。
因此,“政会分开”后,要做好合同信用评价工作,必须要两条腿走路,既要独立自主地做好会员服务,又要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两者缺一不可。
3、完善评价体系和评估软件,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1)从统计数据看,目前划分在“其他工业”和“其他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和比例仍较高,因此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可对行业划分进一步细分。
(2)企业的履约能力应该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评价,目前单纯从财务角度来判断企业的履约能力,不够全面。在评价企业履约能力的时候可考虑企业的规模、企业的市场地位等方面的数据。
(3)对于连续几年获得AAA级的企业,由于财务状况下滑,评价分数打不高的情况,可考虑制定有关的调整加分规则,在软件打分的基础上,授予促进会适当调整加分的权限。
(4)在信息采集表中增加“企业英文名称”填写栏目,在评估软件的“企业基本情况”模块中相应增加“企业英文名称”条目。将评估软件“项目基本情况”模块中的“电子邮件”改为“企业网址”。同时增加对“企业英文名称”和“企业网址”的自动统计功能,方便公告时相关信息的采集。
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