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济洪蔬菜配送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 陆济洪的蔬菜人生
三十多年前,陆济洪跟随家人从下放的安徽农村返沪。等待分配工作遥遥无期,生活温饱难以自持,为了维持生计,他在胶州路农贸市场觅得一隅,摆起了不到一平方米的临时葱姜摊。那时,一撮小葱才2分钱。可如今,他已成为一位年销售额达8亿元的董事长。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1984年,刚从安徽农村回到上海的陆济洪已经26岁了,初回上海没有工作的他,每个月在街道领取5块钱的生活补贴过日子,生活十分困窘。为了生计,陆济洪在胶州路农贸市场摆了一个不足一平米的葱姜小摊。但就为了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临时小摊,每天还得起早抢摊位。为了节省成本,他通常会将别人摊上没卖完的葱姜收购过来,清洗、保鲜,虽然出售的一撮“二手”小葱才2分钱,可他摊位上的葱总是洗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

慢慢地,陆济洪也积攒了一些本钱,开始做起了蔬菜生意。如何立足市场,陆济洪有自己的生意经和原则,他坚信:讲诚信才能走远,守信用方有未来。诚信为“客户”服务,往往能从一件件小事中得以体现。一天,一位老太太提着两根烂了芯的冬笋,气冲冲地来到菜场要求调换。可看着一排排蔬菜摊,竟忘记是从哪个摊位买的了。摊主们谁也不吭声,环顾左右,避之不及。望着又气又急的老太太,陆济洪动了恻隐之心,他从自己的冬笋堆里挑了两只新鲜且饱满的冬笋塞到老太太手中,老人心满意足地回去了。过了几天,老太太与女儿再次来到菜场,女儿发现那冬笋并不是从陆济洪的摊点买的。惊愕之余,两人十分感动,也记住了陆济洪。没多久,老太特意来到陆济洪的摊位前,提出要买15公斤冬笋。见有大买卖,有些摊贩极力压价,想撬走这笔生意,可老太太就是认定了陆济洪。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后来有人主动找到陆济洪,介绍他去给一家五星级酒店定点供应蔬菜。原来,老太太的女婿正是那家大酒店的采购经理。尽管这个大馅饼不是凭空而降,但还是让陆济洪喜出望外。
他处处小心地挑选酒店所要的蔬菜,不存侥幸、不贪小便宜。他做生意的诚意大家都看在眼里,逐渐在其他一些星级酒店中也传开了,星级宾馆、酒店、饭店等纷纷成了他的固定客户,指名专购他的蔬菜。
“当你真正把客户当上帝的时候,上帝是不会怠慢你的。如果要计较每一笔生意的盈亏,这个合作必定长不了,而且即使赚了钱也未必愉快。”陆济洪感慨地说。

“以诚待人,恪守信誉,质量为上”的美誉使陆济洪在业内名声鹊起。之后,他的事业也是越做越大。从2005年起先后在安徽和县、宣城、浙江省金华整合原有绿色资源,建立了三个总面积达5万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基地内技术先进的蔬菜加工流水线、保鲜库、储备库、质量检测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其中的和县是国家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名的“大菜园子”,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美誉。陆济洪还记得,在2008年时,江淮地区发生了特大雪灾,蔬菜种植户的大棚受灾严重,部分大棚垮塌,蔬菜被冻坏冻死,农户与陆济洪签订的合同中,蔬菜无法按时交售,陆济洪不但没有追究违约责任,反而拿出30余万元,无偿发放给当地农户,用于雪灾后的大棚重建、重新育苗种植等用途,支持了当地农户的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2012年,农户种植的玉米发生滞销情况,市场价格只有1.6元/公斤,农民为卖玉米发愁,陆济洪没有趁机压价,坚持按照最低保护价3元/公斤收购玉米200余吨,这让大家对他又多了信赖。
此外,陆济洪还在超市蔬菜柜台设立了惠民蔬菜销售点,每天推出5-8个低价蔬菜供应给居民,菜价要比农贸市场价格低30%-50%左右,让不少居民真正得到了实惠。2016年,由于蔬菜价格大幅上涨,考虑到经营成本,相关业务负责人建议董事长停止惠民蔬菜的销售。但陆济洪认为:既然已作出承诺,就不能让顾客对济洪蔬菜的品牌产生不信任,即使亏损,也要坚持下去。当年,惠民蔬菜项目共向居民让利约53万元。
现在,“济洪”牌蔬菜已打入全国160多家大卖场,2009年销售额近5亿元。陆济洪也多次被市政府和静安区政府评为上海市文明个体工商户、先进生产工作者,前几年又被评为静安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成为静安区政协委员。公司也获得静安区和谐企业称号。
陆济洪所获的成就有目共睹,他不仅是一个生意人,更是一个有血有肉、诚信为重的企业家。多年来,他先后在抗击非典、爱心助学、新农村建设、商业反哺农业、抗震救灾等各项活动中累计捐款达400多万元。当问及为什么会“不忘初心,坚守诚信”,二十余年如一日地投身公益事业时,陆济洪表示:他永远不会忘记以前在农村时看到的广大农民的艰辛生活,也不会忘记自己初回上海勉强生存时社会对自己的帮助,“不忘别人对你的好,有机会时也帮帮别人,这也是我母亲对我的教诲。”
上海市静安区企业合同信用促进会供稿
二零一九年八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