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刊文,《“守合同重信用”活动为企业注入诚信动能》,文中表示:根据《上海市志》记载,1984年,上海市工商局依据国务院“在经济往来中“重合同守信用”的精神,率先在徐汇区等区域的集体工业企业中试点开展“重合同守信守”活动,2002年,国家工商总局将该活动更名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

企业诚信的金字招牌
2004年8月31 日,为适应政府职能转变需求,上海市探索推动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活动社会化、市场化转型,并成立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2008年,上海市工商局不再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将此项活动交由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负责实施。2010年至2016年,上海市工商局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统一部署,先后多次组织开展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公示工作,累计为上海市近千家企业颁发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证书。2019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后,进一步强化对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的业务指导力度。
在当今社会,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诚信建设紧密相关,“守合同重信用”活动的持续推进,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上海市千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调查显示,77.84%的企业认为该活动提升了自身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的“金字招牌”。截至今年,上海市已持续41年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共有4.22万户企业成为全国或上海市级“守合同重信用"公示企业,形成“弘扬契约精神、宣传诚信理念、培育诚信企业、铸就城市之魂”的良好格局。
企业合规的守护神器
从“守合同重信用”活动的实践来看,要实现市场秩序的诚信自律,加强企业合同规范是关键抓手。现实中,不少企业的不法行为会借助合法合同的外衣包装,也有很多企业因合同管理不善上当受骗,而企业自律水平同样与合同规范程度相关。企业参加“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既能提升自身合同管理水平,又能提高企业整体合规水准。
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其每年合同金额达数十亿元,却能做到件件清楚、规模持续扩大,核心原因就在于建立了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及严格的自律规章。对于市场监管部门而言,规范市场秩序是法定职责,组织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通过规范企业合局行为引导其加强自律,既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企业发展的隐形翅膀
上海清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上海三洋电梯有限公司、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通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的契机,实现了企业健康发展与持续成长。其中,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不仅是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实施主体,也是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其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商用干线飞机,ARJ21新支线飞机是按照国际标准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航程新型涡扇支线飞机。该企业不断推进合同管理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发合同管理系统,将1.7万余份历史合同文本、10万余条合同信息录入系统,逐步实现合同在线审批、查询、履约管理,经济合同法律审核率始终保持100%。目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年均签订合同约4000份,其中机载系统采购合同飞机销售合同等项目合同时间跨度大、金额高、结构复杂。针对这类合同,企业法律顾问均全程提供服务,保障合同质量、降低履约风险,大幅提升了合同基础文本质量和审签效率,助力企业塑造了诚信守法的市场信誉。
截至目前,上海市已连续41年不间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指导、社团组织、企业参与、中介评估、社会公示”为核心的“上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