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在建设青浦高新方舱医院480余人的队伍中,有34名女性。抗疫前线,她们迎难而上,奋战在财务、物资、防疫等岗位,一样睡地铺、熬通宵,为援建方舱贡献“她”能量。
爱漂亮的她,不在乎凌乱的头发
继火速援建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后,又马不停蹄的前往青浦高新方舱医院,面对艰苦的环境和繁忙的工作,二公司G228项目综合管理部的耿欢总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每天看到施工现场大小集装箱、各类管线、机械设备有序就位,心里无比自豪。”物资领取发放、核酸检测、进出场动态登记等看似简单的工作,耿欢每天都要重复无数次,从刚开始的跌跌撞撞容易出错,到后来她熟练掌握每一道工作的“工艺”,并让自己的“工序”快步推进,努力为下一个“工序”节省时间。

每天核对完当天人员信息和前一天的核酸检测结果后,耿欢都会坐下来沉思一小会儿,仔细回忆生活的点滴,然后掏出小本子记录下心中所想和想对家人说的话。“从召开现场布置会、协调会、方案优化会……时间掰成几瓣都不够用,真想让每天增加几个小时,方舱就能更快建好了。”为了挤出这不存在的“几个小时”,爱漂亮的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再也没有注意过自己衣服的脏旧、头发的凌乱、嗓子的沙哑、鞋子的干净与否。“我第一次这么长时间不换衣服、不洗澡、吃泡面、睡地铺,但身边同事花白的头发,满脸的胡子相比,我这点辛苦压根儿不算什么。”耿欢说。
保卫建设者的生活和健康,她冲在一线
同样转战过两个方舱医院建设的,还有临港房建项目团支部书记许鸣真。自4月8日凌晨3点被电话叫醒后,她就背起早已收拾好的行李,踏上了援建方舱医院的征途。赶往现场的路上,她既忐忑、又兴奋,兴奋是因为终于可以为疫情防控奉献一份力量,忐忑是第一次参建方舱医院,她害怕自己工作经验少,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在“四叶草”国展中心方舱医院建设现场,许鸣真负责领取并发放口罩、药品、饮用水、发放抗原试剂等工作,她用专心、细心、耐心服务全力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让他们安心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结束了国家会展中心的工作后,她又转战青浦高新方舱医院。面对布满灰尘的废旧办公楼,许鸣真立刻发动后勤保障组成员,及时为施工作业人员清理出住宿房间,并为大家分发睡袋和褥子。

建设工地人手紧缺,许鸣真每天除了为施工人员领取饮用水、分发盒饭外,还加入了核酸检测小组,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每日近500人的检测工作。由于工作需要,许鸣真每天要穿上防护服工作,无论是高温天气,还是暴雨和大风的来袭,每天防护服下三四个小时的工作让她的身体疲惫不堪。但她并没有退缩,而是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她说:“建设者为了建设方舱医院全力以赴,而我也要保卫他们的健康。只有我们众志成城,才能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给全家囤了物资后,她毅然出发
接到援建青浦高新方舱医院的任务后,二公司总部财务部的牛亚蕊心中也是忐忑与兴奋并存。兴奋是因为终于可以为守“沪”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了,而忐忑的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将无人照料。在短暂纠结后,牛亚蕊为家中老人和小孩囤了很多生活物资,然后毅然加入援建方舱医院的队伍。
面对后勤保障物资种类众多、体积的庞大,牛亚蕊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很快就适应了工作。清晨六点起床分发物资、盘点库存、整理库房、向采购小组上报短缺物资、接收物资,这些寻常工作做下来,牛亚蕊要一直忙到晚上十二点才能回去睡觉。有时,她还会为加班作业的工友们准备夜宵,为600余人准备早餐。她说:“我没想过自己能一大包一大包地提矿泉水,但不知怎么的,那时的我有的全是力量。工作虽然很累,但每天真的很充实,能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我深感荣幸。”

“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已。”在方舱医院建设现场,有的是像耿欢、许鸣真、牛亚蕊这样的女性,在抗“疫”守“沪”逆行道路上,她们用柔肩扛起希望,撑起方舱医院建设者们的健康,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静安区企业合同信用促进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