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正在逐步适应出门带口罩的同时,2022年的三月又一次给我们的日常生活节奏摁下了“暂停键”。三月以来,我们国内疫情呈现了多点散发态势,近几周,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不断增加,防疫形势复杂严峻,各地区各部门各街镇都在按照相关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进行着核酸检测筛查工作,大家凝心聚力,共克着这股疫情带来的“倒春寒”。

当小区的一纸封闭通知出现在了“银杏苑居民群”时,我还在单位上班,其他同事有的已经被封在小区里了。我的第一反应是“轮到我们小区了”。在和领导说明情况后,把当天和后续需要完成的工作安排好,把需要带回家的工作整理好,准备迎接居家办公的准备。
当天晚上我就配合做好了本小区的第一次核酸检测。我去排队时队伍已经是排得很长了。平时都不怎么见面的老人、小孩、年轻人都排在队伍里,神情并没有显现出的紧张和焦虑,且都十分有序的跟进着队伍的缓慢前行。此时就听到有些年龄稍大些的居民埋怨着居委会怎么不早点通知大家,菜都没有买;我们家小孩要晚上8点到家,到时还能做吗?而此时,我也第一次被一根长长的棉签给捅了下鼻子,感觉有些不好受。到了第二天,根据《通知》上的要求是要做第二次的核酸检测的,可就是一直收不到“群”里的通知,“群”里又出现的埋怨、责怪居委没有合理安排好等等。我们就在等待中渡过原本应该检测的一天。
到了18日,“群”里的一封《通知》成功的把我们小区的所有居民彻底搅动了。而此时的我已经有过一次经验了,亲眼看到了那些“大白”和穿红马夹的志愿者们如何一遍又一遍的做好居民工作的,打心眼里对这些大白和志愿者表示敬佩,尤其对居委干部们这几日连续作战在小区抗疫的第一线表示感动,听得出他们的声音都沙哑了。心中不由得有些惭愧,想着自己是一名党员,怎么也可以发挥点作用吧?会不会太累啊?有些害怕?万一……不要想太多,去问问他们还需要志愿者吗?对,先发个信息问问王主任吧。“好的,我们需要志愿者的,陆老师,你来吧,我帮你拉进我们志愿者群里”。就这样,我加入了这次核酸检测的志愿者服务当中。
3月19日,一大早就收到“新凯五村防疫志愿者联盟群”群主王主任的信息,通知志愿者9点到居委集合,告知今天的服务内容和安排,并让我们学习如何穿防护服。由于提前一天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的核酸检测,今天的第二次的显得繁而不乱,许多有经验的志愿者都已在活动室里的传授经验了。原本我不认识的6位小区“居友”,在同一个活动室可以轻松地谈论着怎么做才能更快更好的帮助居民完成检测工作?防护服更是怎么穿才不会感觉到“大”和“闷”了。大家你拉拉我的衣袖,我帮你带带隔离面罩,我帮你在防护服上写上姓名,我帮你在防护服上写“加油”字样,显得一片轻松的景象。我也不甘落后,学着大家的样子,打开防护服,拉开拉链,穿上宽而大的防护服,带上隔离面罩,拉拉这,拉拉那,生怕哪儿不对劲,左看右看。有些紧张,有些激动,更有些责任在身的感觉,最后还给自己来了个自拍。大家整理妥当后,在居委干部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岗位上。

我被安排在2号点位,分别是11-20栋楼居民的核酸筛查工作,主要是维持现场秩序,提醒排队居民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帮助不会在手机上操作的老年人完成核酸预约码登记工作。
我一边来回走动在队伍旁,口中一边还不断地提醒:“请大家看一下地上的白线,都站在划线的地方,请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谢谢配合”、“请大家预约码放在手机屏幕上”、“请大家保持秩序,谢谢配合。”有时你会看见个别老年人在队伍中东张西望,我会主动向前寻问“怎么了?”、“预约码有了吗?”、“需要我帮你吗?”;有个别老年人子女又不在身边,颤巍巍的拿着并不是智能的手机寻求帮助,此时我会在自己的手机上帮助他们完成“核酸预约码”的录入登记,以便让他们顺利完成下一步的“扫码”和“采样”工作;还有碰到腿脚不方便、推着轮椅过来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等,我都会主动向前寻问情况,给他们开启绿色通道。很快三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眼看着一波又一波的居民走向队尾,队伍从长到短,又从短到长的不断往复着,同时检测台前一个接一个的居民有序地从队伍中撤离。
到下午1点时,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居民的核酸采样工作。下午的时间,只剩下零星居民,检测点位从三个变成一个,志愿者也从原岗位上陆续撤离。
今天的志愿者服务,让我亲自体验到了“大白”的坚守和不易,还亲自穿上了“大白”的服装。有幸和他们一起感受了一段三月小雨的寒冷与艰辛。虽然手指冰冷,连体防护服上的鞋子部分已经全部湿透,但心里却是“热呼呼”的。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风”。希望迎来的不只是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我们!
如常的上海,很快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