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广告法要点解读”实务培训阐述政策红利
企业网站内容算不算商业广告?哪些是绝对不能触碰的违禁词,如何规范地表述企业产品?企业碰到牟利性职业打假如何应对?3月26日下午,本会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要点解读”专题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为企业答疑解惑,传授政策红利。

业务主管部门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监科科长王烨斌结合自己多年在监管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典型违法案例的剖析点评,对虚假广告、广告内容清楚表述、专利标注等九方面的法律条文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强调了广告宣传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禁忌。他表示,除传统媒介电视、报刊等,公司网站内容、第三方交易平台网店的产品销售页面、微信公众号上的相关内容等也是商业广告的形式之一,警示企业要高度重视。
王烨斌重点强调了绝对禁止的广告用语,如与“最”相关的宣传用语,最佳、最低价等; 与“一”相关的宣传用语,第一、唯一等;与“级”有关的宣传语,如顶级、国家级等;与虚假有关的宣传用语,如100%、特效、纯天然、永久等,并说明了使用禁止的广告用语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企业合理合法规避风险。
针对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职业打假”相关问题,授课老师现场“支招”,对企业产品宣传首次涉及违禁词并积极整改的,市场监管部门已推出容错免罚清单,提醒企业一旦碰到此类问题,不要轻易妥协“私了”,应依据事实证据,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尽管有免于处罚的政策红利,但所有的不处罚决定都是在已立案的前提下作出的,相关市场主体仍会在监管部门内部留档,作为日后监管执法的依据。为此,企业要重视“合规合法体检”,不断提升防范能力。
在交流互动环节,王烨斌悉心解答了企业提出的各类问题,并对“使用合作伙伴标识是否合规”等个性化问题,从法律视角给予了“一对一”的专业细致讲解。
与会企业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弄清楚了什么是商业广告?如何规范的表述企业产品,知晓了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了对“职业打假”的认识,在之后的经营中,将更加注重规避风险,严格守法诚信自律,不给“职业打假”留下逐利空间。上海申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刘文娟表示,今天的培训太有用了!受益非浅。我们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员工都是做技术研发的,以前大家都觉得公司网站不是做广告,因为我们的产品不是面向广大消费者,客户主要是大型厂矿企业,大家从上到下都没有这个意识。通过本次培训,学到了知识,也深切感受到了区促进会想企业所想,精准服务企业的努力。
东方商厦有限公司等50多家企业相关人员参加了培训。秘书长陈成主持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