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俊勇
信用摸不着也看不见,但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人得以立身之资本,古今中外皆然。
信用文明是衍生社会创新的沃土,也是经济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能够推进实现经济运行成本最小化和全民福祉最大化。遍观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无不是社会信用文明高地。上海是我们国家信用经济的发源地,必须尽快立法,建立起以数据为基础、制度为保障、平台为抓手、应用为关键,行业为支撑的社会信用体系。同时,严格遵循政府和官员率先垂范,严格区分政府使用和商业使用的界限,严格处理信息公开与保护隐私的关系。大力推动社会信用文明建设,既可以发挥上海领头羊的示范效应,也可以为自身经济发展奠定巩固的社会基础。
力倡信用文明、构建信用体系,不仅是政府和公民的共同责任,也是个人和法人安身立命的基石。现实社会中,守信者失利、失信者得益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从今年12月1日起,凡因有偿还能力但拒不偿还全部或部分到期债务,被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名单的自然人,将受到信用惩戒,不得在全国范围内担任任何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发动全民参与社会信用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舆论氛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我做起,始于足下。
(摘自2015年12月8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