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婷
权威声音
看到一条新闻:根据信用评分,广州有家医院让患者先看病,回头再统一交钱。笔者不由想起了今年年初看病的惨痛经历:取预约号,排队交钱去吧;做检查,排队交钱去吧;拿药,排队交钱去吧……看病五分钟,排队两小时,内心是崩溃的。更崩溃的是,排队缴费的时候,还手忙脚乱把钱包弄丢了。
农耕时代,我们处在熟人社会,生活半径不出村,不给钱跑了,名声能臭好多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如今,已经急剧转入陌生人社会,人与人的接触往往是一次性博弈,谁也不认识谁,违约的成本较低。所以,只能事前层层设防,造成信用成本提高。
如何降低信用成本?关键还是要构建权威、完善的信用体系,奖励守信,惩戒失信。目前我们的信用体系还比较薄弱,可以应用的信用场景少,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领域,比如违约不还钱贷款不好贷。而在其他领域,比如教育、医疗等,还有待探索。违约不还钱只是影响贷款,那能不能买车、住酒店也受限呢?一旦横向、纵向的信用数据都丰富交叉、关联起来,将激活更多的信用应用场景,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让信用记录更加丰富,形成“信用森林”,扩大优待与惩戒的范围,让守信的良行能积累成价值,让失信的劣行受到应有的惩罚。假以时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将会涵养出自觉诚信的社会风气。
(摘自2016年4月8日《新民晚报》)